当前位置:主页 > 外贸务实 >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8-09-03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内容提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持续逆差,并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作为突破壁垒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外直接投资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由于其表面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上的隐蔽性等特征,已经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我国加入WTO以来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中 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我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已经超过25%,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壁垒。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已经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虽然在整个贸易中占的比重较小,但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对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相关产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持续逆差

  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整体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2005年我国大约有25.1%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288.1亿美元,其中有42%的农产品和食品遭受TBT的影响,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产品。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指出,2006年我国全年出口贸易因技术性措施造成直接损失达359.2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71%,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农产品占到了直接损失总额的23.77%。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内容已涉及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日本、欧盟相继修改食品安全卫生法;日本出台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食品提出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门槛。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造成我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减少、失去贸易机会甚至退出市场,并给企业信誉带来不利影响,也使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信心下降,从而给农产品的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2004年我国农产品开始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逆差,当年贸易逆差高达46.4亿美元;2005年由于控制了农产品的进口,贸易逆差减少为11.4亿美元;2006年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与上年相比则有较大提高,但总体而言出口增长速度高于进口,因此又将逆差减少为6.7亿美元;进入2007年,尽管出口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势头,但进口增长的幅度更大,2007年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81亿美元,其中出口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进口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贸易逆差高达40.8亿美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同样,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是评价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及获利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虽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产品自身的质量、成本等因素,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国外消费者形成对我国农产品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其结果是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相对出口的减少,导致其出口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以我国出口日本鳗鱼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鳗鱼对日本的出口量逐年增加,输日烤鳗更是占到了日本进口市场的95%。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1年日本烤鳗来自我国的进口量达到6.3万吨,比1998年实际进口量增加 33%。而日本国产鳗鱼则从10年前的3.9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2.4万吨。受进口量增加的影响,日本国产鳗鱼销售价格下降了一半,日本鳗鱼养殖业也不断萎缩。在此背景下,2002年4月24日,日本厚生省以活鳗监控检查中发现药物残留为由,对我国鳗鱼产品进行强制性“命令检查”,逐批检查磺胺类药物残留,其中活鳗需在通关前“吊水”48小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口。强制性命令检查措施加上日本媒体对我国产鳗鱼含汞量超标的炒作不仅大大增加了检验成本,而且影响到日本消费者对我国所有产品的信任度,使日本市场上我国烤鳗的销售量下降30%-50%。

  我们可以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演变状况。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和WTO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我们计算出2000--2006年我国农产品的TC指数、RCA指数和市场占有率。从表1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0--2006年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但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显示出下降态势,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态势是极为明显的。

 


  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我国农产品遭遇大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传统保护工具作用的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的保护工具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的作用不断弱化,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必然要求采取一些新的保护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则以其表面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上的隐蔽性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征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

  2.我国农产品质低价廉,与国外农产品在竞争程度高的低端农产品市场展开竞争。宇方成(2007)的研究发现我国在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如水海产品、食用蔬菜、谷物、水产品制品和蔬菜水果制品等,2001--2005年这几类农产品出口额的总和都占到同年出口农产品总额的5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大多属于低加工程度的农产品。一般而言,加工程度越低,面临的竞争程度就越高,遭遇的各种壁垒就越多。

  3.外国对我国产品的歧视。所谓“树大招风”,我国经济和进出口贸易长期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农产品低廉的价格势必对外国的竞争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引发了针对我国农产品的种种壁垒,我国与外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纵观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有一部分带有明显的歧视性特征。例如在日本政府规定的毒死蜱残留限量标准中,对主要依赖进口的菠菜(当时日本进口菠菜的99%来自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是0.01ppm,这一标准高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欧美0.05ppm的标准,而日本国产萝卜规定的毒死蜱限量标准却高达3ppm。

  三、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如何突破壁垒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也基于各自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宇方成(2007)认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黄冠胜(2007)认为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产品生产及贸易链上所有从业者以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除此以外,发展OFDI(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有选择地“走出去”也是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OFDI不仅可以直接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可以通过获取战略资产突破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直接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虽然从研究结果来看,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有替代和互补两种观点,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出口增加,即存在 OFDI对于出口的创造效应。虽然以海外的分支机构生产的产品替代母国生产的出口产品会减少母国的直接出口,产生“出口替代效应”,从海外分支机构进口的增加会产生“逆进口效应”,但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产生极大的“出口诱发效应”,即增加母国的出口。对于农产品而言,这种“出口诱发效应”可能是向海外企业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导致了中低加工程度农产品出口的扩大;也可能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了国际市场,导致外国对我国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我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比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 30%、美国为24%。虽然在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可以对这些国家周边的、和这些国家关系密切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区位优势,而且可以“迂回”进入这些发达国家,从而带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可以说,出口是占领市场的一种传统方式,但却会遭到贸易壁垒的限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种资本输出的方式,则可以绕开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农业发展的空间。

  (二)获取战略资产,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所谓战略资产是指稀缺、专用、不易模仿和替代,在要素市场上难以自由交易,并能赋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战略资产一般包括技术、管理、营销、分销渠道、商誉和品牌、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和转移现有资源的动机不同,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接近新资源、获得新能力和必要的战略资产。Dunning(1998)认为过去20年来在投资动机方面最大的转变就是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其目的不是为了利用现有的所有权优势,而更多的是通过获取新资产或者是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保护和增加这一优势。

  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本质的原因是自身竞争力的低下,表现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等。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60%以上。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低,不利于出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且容易引发国外对我国农产品进行反倾销或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不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现象,还可以获得农业长期发展所需的技术、品牌、管理、营销网络等战略资产,从而不仅可以提升我国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效益、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等促进整个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以及农业的竞争能力,而这一切都会带来出口的增加,有效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可以通过获取技术、品牌等战略性资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而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就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作为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新措施。当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农业企业还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经验,而且在直接投资过程中也往往考虑的是自身微观利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求政府不仅应支持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应引导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方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走出去”,在提高农业开放程度的同时主动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业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