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展知识 > 二线城市异军突起 会展格局悄然改变

2007-12-21

二线城市异军突起 会展格局悄然改变

 被称为“无烟产业”的会展业,凭借其强大的带动效应,纷纷在各地城市落地扎根。尽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鼎立格局,但这并不能阻挡其他二线城市分一杯羹。

  以苏州、义乌、大连、深圳、宁波、成都为代表的几个二线城市,在会展方面呈现出的强大共识,让人们再次重新认识到会展业的能量与发展空间。这些城市都具备自己的区域特点,在产业集群或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数展会都虽小但精。

  义乌:规划先行、政策促动

  义乌每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并不多,大约30多个,但其中已连续举办了10年的“义博会”却在全国范围内声名显赫。经过近两年的运作,义乌市政府在“义博会”中的角色从前几届的一手操办,到如今仅仅是“积极促成”,已基本完成了从“主角”淡出向“配角”的过渡。

  2006年,第73届UFI年会上,义乌市会展业联合会会长丁云峰正式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展览联盟董事局理事,任期两年。国际展览联盟新一届董事局有40位理事,来自全球各国,其中仅有2位来自中国。由此,义乌会展业开始走向世界,丁云峰任职期间必然会向世界同行大力推介义乌,为义乌走出小商品的狭隘范围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

  根据当地的产业市场的特点,义乌的小商品开始逐渐细分,在展会方面亦是如此。文体、五金、玩具三个专业展会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义乌的会展城市定位要准确,先做专业性、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再求更大突破,规划先行、政策促动则是义乌会展业差异化发展的两大助力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如此看待义乌的会展业。

  大连:打破产业集群,定位新战略

  大连服装节曾作为“城市名片”,创造了“城市营销”的流行概念。如今这一城市名片再次升级,成为国家级展览。但在周围包括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三大省会城市会展业蜂拥而起的时候,概念的炒作难再起作用,大连开始从“偶像派”转向“实力派”。

  和深圳市一样,政府对大连会展业的推动力十分强大。大连市政府有专门的会展小组,副市长直接负责,这个小组不仅对当地的展会进行工作指导,甚至会专门到其他城市或国际上游说,力图拉一些名牌展会到大连举办。同样,大连也出台了有关名牌展会保护的规定,以避免由于无序竞争而对整个会展业造成负面的冲击。

  而大连会展业继续发展的前提是定位问题。大连市的一位专业人士表示:“大连的会展业需要重新定位,办展的目的是提供‘第三方’大平台,还是要把自己推销出去,或要把其他资源引进来,这需要充分发挥大连市对于日、韩等国贸易港口城市的特点。大连在区位上的比较优势,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际。”诚是如斯,“把会展作为纯粹的一个产业来搞,可能比现在这样非要依托一个产业来发展相关展会有机会”。例如,大连的服装产业并不是十分发达,但却成功的举办了服装节,打破了产业集群是必备条件的规律。

  成都:会与展并驾齐驱,打造西南会展重地

  2003年10月,成都市制定了一份打造“会展之都”的规划。同年12月,全球生物技术论坛——亚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会在成都拉开帷幕。这场由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亲自策划,派专人四上北京,又组团到联合国总部申办的大会,为成都的会展业挣足面子。这样全球性质的大会之所以能够在成都举办,主要得益于成都拥有在神奇九寨构筑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

  2003年,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也破土动工,并于2005年竣工,解决了场馆不足的瓶颈。凭借庞大的中西部消费市场,成都同样成为每年的春季糖酒会首选之地,到2006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除了会议,很明显成都也已经开始在展览方面下功夫,打造几个像糖酒会一样的大展览,是一条新的道路。

  成都凭什么提出“会展之都”的发展战略?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总裁李涌有自己的看法,以前以会展带动旅游的观点不是很全面,还应该再加上旅游促进会展才算完善。事实正是如此,成都会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除了当地的消费市场,与成都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同样密不可分。

  深圳:特区城市的新版图

  2005年5月,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向深圳会展中心下发了《关于实行品牌展会排期保护的通知》,对深圳市展览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品牌展会予以保护。同年7月又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贸发展、扩大出口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本地企业组团参展,“对参加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境外展览,并展出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传统商品,其摊位费给予70%的补贴。”

  从当前深圳获得政策支持的几大展会上看,政府的意图明显,会展并不是根本目的,帮助本地企业创造更好地发展平台才是重点。在前面的《通知》中,被保护的展会包括:高交会、文博会、消费品采购大会、机械展、钟表展等。其中声名最盛的高交会、文博会、消费品采购大会都由市政府主办,体现出整个深圳市的发展战略。

  除支持这些和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展会,使深圳成为海外会展业进入内地“据点”,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口”。丰富的旅游资源、广泛的国际知名度,连接香港进入内地的“接口”位置,深圳市如能充分发掘海外的资源,会展业的发展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这需要政府的运作,就和广西对待中国-东盟博览会一样,是一个战略的问题。”专业人士表示。

  宁波:市场做主讲实际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俞丹桦如此总结宁波的会展业:在2005年举办的85个各类会展活动中,2000个展位以上的国家级展会有6个,直接拉动了餐饮、宾馆、零售、交通和旅游等方面至少60亿元的消费。和一般的二线城市相比,宁波的会展的确比较成功,其中浙洽会、消博会、服交会、文具礼品博览会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展会。

  和其他城市一样,宁波会展业最初也是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而兴盛起来。但这并不是未来的道路,宁波似乎正在掀起一股“国退民进”的小浪潮。“不找市长找市场”、会展“黑名单”制度、开幕式、招待酒会和文艺表演“三合一”等这些口号,最初都是从宁波传出,也是宁波会展业的发展方向。

  在大连服装节成功举办之后,宁波凭借当地强大的服装产业集群优势,创办了服交会。浙江商人的聪明在宁波人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的才智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灵活的头脑和实际的行动,也恰是宁波会展业的写照,在外界看来,宁波的展览会多数都很实际,很市场化。

  近几年来,义乌、大连、成都、深圳、宁波等二线城市在会展市场的崛起,表明会展市场的竞争在加剧,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大连的服装周、成都的国际电视节、深圳的高交会、宁波的消博会……带动了当地声名鹊起,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品牌市场需求在增大。

  二线城市的崛起正在悄然改变着会展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