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3
德国礼仪课帮孩子改恶习
弗雷芒中学是德国最早开设礼仪课的学校。记者首先采访了该校。据校长卡尔·维特介绍,在开设礼仪课之前,该校很多学生不懂礼貌,例如见到老师和同学不打招呼;香烟头随处乱扔;衣着懒散、随意;上课时嘴里嚼着口香糖;同学之间相互辱骂甚至动手的情况很多。于是,维特校长率先在德国提出开礼仪课。
学校一开始在五年级进行试点,在课程表上增设了“人际交往和行为礼仪”课程,由维特校长亲自上课,每周授课两个学时。在课堂上,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学起。比如见面相互问候,进屋前先敲门,给别人造成不便主动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当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礼仪知识后,维特校长再逐步传授人际交往和言谈举止的必要知识。
当被问及授课效果时,维特校长显然感到相当满意。他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明显改善了校园的学习环境,德国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中下游水平,学生纪律不好是一个主要原因。自从五年级开设礼仪课程以来,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班里的学习风气改善了,师生关系融洽了。维特校长最后对记者说:“我个人认为,礼仪课应当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而且应当从学生一入学就学起。”
礼仪课真的像维特校长所讲的那样效果好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又走进了汉堡的奥古斯特·海尔曼·弗兰克中学。该校从去年冬季开始开礼仪课,学生们主要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如“学会给走在后面的人留门(在后一个人进门前不丢开门把手,以免撞到后面的人)”、“相互问候”、“文明就餐”等等。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
据礼仪课倡议者米尔亚姆·易普森介绍,学生普遍反映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后悔和羞耻。比如过去常常有学生进教室时用脚踹门,现在不但知道要用手推,还知道给走在后面的同学和老师留门;过去常有学生排队就餐时故意拿刀叉敲盘子,现在这样的现象少多了。
不过,易普森老师也承认,还是有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屡教不改。他认为这主要和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家长根本不注意文明礼仪,对孩子影响不好。易普森老师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规范的礼仪也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许多事实说明,越是注重礼仪,升迁的机会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