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焦点要闻 > 建筑会展:为建筑师赢得话语权——中国建筑文

2008-01-17

建筑会展:为建筑师赢得话语权——中国建筑文

2007年10月,《建筑创作》杂志迎来了创刊18周年和出刊第100期。站在百期杂志面前很兴奋,因为不仅纪念,还有远行都需要近距离地重温走过的历史,寻找鲜活的记忆及办刊规律。笔者认为,以即将召开的第23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为线索,展开了关于“建筑传播”的思绪:在简要盘点所作的建筑文化出版、建筑田野考察、建筑评论与会展和建筑遗产挖掘与保护后提出建筑传播者的作用,定会大力推进城市建筑文化交流和社会的进步。

  国际建协第23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2008年6月29日~7月3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大会的主题以建筑传播为基点,展示“演变中的建筑”的主题。建筑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渠道,同时建筑本身亦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大会3天的议题是:6月30日——过去: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技艺、历史、遗产、教育);7月1日——现在:民主(城市民主、公众参与、媒体传播、发展决策);7月2日——将来:希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由该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自然会联想到发展建筑事业的文化力。“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物相对应,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社会中的一个领域,通常与政治、经济相并列。“文化力”与狭义的文化概念相对应,它蕴含着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而所有这些都有赖于专业建筑编辑及媒体予以展示。建筑传播学不是“硬性”形成的学科,它源于建筑文化与评论传播的领域、方向、形式越来越宽广,它的诞生与发展已属大势所趋。这是当今建筑思潮这耀眼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是广泛地传播建筑文化的新平台。建筑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我们面对浮躁的“市场”,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态,不仅进行建筑传播的跨文化研究,更要为建筑师、工程师的工作便利,开展大量实用型的工程设计传播方式的研究。

  会展与建筑传播

  2007年6月9日以“BIAD设计”品牌理论为主题的全新的大型展览亮相“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引起国内建筑界与会展业的关注。这个看上去吸引人的展览震撼业界的理由不仅是展出内容,更是到位的展览设计,是体现建筑师设计理念的展陈设计。笔者把它的成功归结为“思想力推进了艺术表现力”。由于该展览出众的效果及影响力,它又于9月24日~27日再现第二届亚洲建筑展,同样引发轰动。在近年来商业地产会展如火如荼的“高烧”影响下,尽管展会论坛各有高招、令人目不暇接,但由于浮躁和欠深入,使该做的工作并没做,会展业并未真正进入黄金时代。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展会。展览业不仅是一个服务性产业,更是一个文化产业,从业者不仅应懂策划,更要有高度的商业敏感度。以建筑会展为例,它是专业水平极高的产业,纯文化人士做不了;但没有文化的人,也是不可能做好做充分建筑会展的。

  2007年6月,《建筑创作》杂志社参加了国家文物局“指南针项目”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的申报。这是一项不同于一般建筑会展的综合性新技术,用现代数字手段对古代优秀的发明创造进行展示,无疑是对以往单纯的实物和纸质媒介展示有效的补充和拓展。这项研究认为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分析:⑴数字展示手段的中外比较;⑵数字展示的媒介手段;⑶数字展示的技术途径;⑷数字展示的艺术手法。具体讲,在数字展示的媒介手段中,现代化的媒介凭借其声画结合和现场直观的效果,可以轻松真实地再现并虚拟现实。从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入手,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手段进行古代发明创造的展示。在传统媒介中,将以电视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新媒体中,将以网络流媒体、通讯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展陈设计上提出的主旨是:以最现代的技术,再现最真实的场景。如果引用文豪大仲马的名言就是“技术手段是钉子,我们用来悬挂历史”。多媒体并非高科技,因为许多“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制作技巧在许多年前已臻成熟,并不一定要花费高昂的代价。完全理解并恰当地发挥各种科技产品的功能、表现能力、效果和运用法则,熟练地整合并选择软硬件,是展场中运用“多媒体”的基本原因。

会展与中国建筑师影响力的传播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城市、建筑、景观、室内的会展(不含建材及房地产商博览会)每年不下百余个,除了有以城市命名的“双年展”外,更不乏所谓的“高峰论坛”。尽管有些会展及论坛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缺少新内容,不论怎样“包装”,不少业内人士参与后都感到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文化力,尤其那些令人炫目的会展万象,如同舞台上那幕幕更迭的场景,除了短暂的视觉刺激后再没有建筑传播上的社会意义及学术价值。作为专业传媒人,关键是要转换思维方式,靠策划领先、靠品牌制胜、靠机制创新,去吸取灵感,从而使报道融入时代,使传播关注民生,激励人们诚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建筑会展是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会展及论坛过程中人们将信息变独有为共有,通过信息进行社会相互作用,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传播业内外文化等。学术团体、城市政府等均应借助会展,清晰地传播发展城市设计、建筑新作品,尤其是推荐新建筑师。要看到近年来,建筑传播依会展业正在成为独立的产业,由于会展业只涉及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及文化交融,不涉及生产领域,所以属于有潜质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筑业应着力引导并大力发展的宣传平台,它的作用及影响力在时效性及辐射面上都要优于平台媒体与网络媒体。此外,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宣传是个迫切问题。笔者以为,建筑师的个性除了他的作品反映外,更多的还要利用会展予以宣传:

  其一,会展是有效开展建筑师作品宣传与评论的切入点。如城市有许多重要资源需要整合,这不仅有建筑师设计的新作品,也包括精神与文化;不仅包括现存的,也指潜在需求的,这均构成建筑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反应。通过会展及论坛,可以将各种有形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组合、裂变等方式,优化配置、有效运作,实现资本的聚集、增值。以迄今极为可贵的会展论坛评论而言,说真话不仅是对批评对象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对建筑师评论要保持自己的德性与价值底线,在批评别人时应反省自己,不要总是云端里扔炸弹,总是苛求别人宽容自己。否则,就会变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局面。

  其二,会展是促进建筑师作品为社会接受衡量标准建立的基础。2007年10月26日,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进行设计。它本质上是倡导建筑师的节能与节约设计文化的新思路,对照当前建筑设计“洋风劲吹”、功能混乱、造价惊人、结构浪费等怪异及其所有现象,我们不能不承认其最大的怪圈是“文化危机导致了建筑的混乱”,是建筑设计的环境、不恰当建筑形式的追求、不切合实际的高技术标准的引入,使中国建筑设计年轻力量的发展受到阻碍。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丢失了现代文化,丢失了当代美学,使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正基于此,有效而精心策划的会展及其论坛,可以提高建筑师文化的质与量。文化的进步从根本上讲是由文化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展体现出来的。历史上,当牛耕铁犁代替石铲木锹、蒸气机代替手工、大工业代替农耕、电力电气石油核能成为新的能源、计算机开始补充代替人脑时,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的变革和进步,就体现了文化质的提升,而城市建筑当下的“大繁荣”好似学术盛宴,是内容在量上的显著扩展。正基于此,通过会展的建筑传播,使建筑师的话语权承载于建筑科技创新与文化版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本文关于建筑会展与建筑传播关系与实践的思考仅仅是研究建筑传播学的一个侧面,其意义在于不仅探讨了建筑传播学的分支纲要,更为建筑传媒人的建筑会展、建筑论坛的建筑文化策划提出了富于新视点的科学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