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经贸 > 2004年国际经贸十大新闻

2007-12-14

2004年国际经贸十大新闻

 时间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于是人们把2004的岁末作为回首往事的时机;数字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于是人们把十大新闻作为陈述往事的方式;2004年国际经贸十大新闻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全景而更像是一些醒目的片断。在选择的过程中,国际商报综合了多位国际经济领域专家的智慧,于是本年度的岁末大片就此呈现———

  壹:多哈回合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

  日内瓦时间8月1日零点30分,经过两周紧锣密鼓的磋商和连续40个小时的昼夜谈判,147个世贸组织成员方就多哈回合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协议涵盖了多哈回合中的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发展问题、服务贸易以及贸易便利化谈判等领域,明确了多哈回合后续谈判的大致内容和方向。

  此次日内瓦谈判达成框架协议是多哈回合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多哈回合由此避免了再度陷入停滞的局面。

  众所周知,多哈回合最敏感、分歧最大的就是农业问题。去年9月坎昆会议无果而终,就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议题上分歧过大。此次日内瓦谈判,农业问题谈判有所突破,发达成员国终于在农业问题上作出让步,承诺最终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大幅度削减国内支持,并实质性改进市场准入条件。应该说,此次框架协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有得失。人们注意到,这次框架协议草案中原本存在的一些不平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有专家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份框架协议虽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仍然不失为“次优”方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首次以WTO正式成员的身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谈判,并为推动这次框架协议的达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应该认识到,框架协议毕竟只是框架协议,只规定了今后谈判的指导原则,大部分具体内容还需要在下一阶段谈判中确定。

  □专家点评———本版特约评论员梅新育

  发达国家在经济自由化进程中受益了那么多年,也该让发展中国家公平分享一下自由贸易的果实了。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国际上各国之间如此,国内各阶层之间同样如此。

  贰:中国经济影响力上升

  10月1日,七国财长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应邀出席。在讨论世界经济的会议上,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美国副财长泰勒以“历史性的首次接触”,来形容中国和七国财长之间的首次集体对话。

  美国官方的评价如此之高,国际舆论的看法就更为积极,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再次得到了承认,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同。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对此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包括西方最发达的七国在内的全世界的重视,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的很多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很难决策,即使作出了决策,也很难实施。

  200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截至11月20日,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1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这是外贸发展的新里程碑,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伴随经济影响力的上升,中国的经济举动越来越明显地牵动了世界市场的神经。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9年多来的首次升息,消息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导致全球商品、债券、外汇等市场的普遍振荡。11月26日,一则有关中国政府已减持外汇储备中美国政府公债的“乌龙消息”再次令国际汇市大动荡。这条消息随后被证明不实,但这个事件再次体现了全球股市对中国经济信号的敏感和关注。

  □专家点评———本版特约评论员梅新育

  中国经济影响力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国内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我国经济影响力的基础还不是非常坚实,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的心愿,但我们要以适合大国身份的地位、适合大国身份的条件去参与这种过程。

  叁:全球油价高位震荡

  10月22日和27日,国际油价两次突破每桶55美元,油价以疯狂的方式冲向全年的最高点。

  全球油价就是这样走过了2004的颠簸之旅。今年1月20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超过每桶36美元,创以往10个月以来最高纪录。5月10日,油价突破40美元,形成今年第一个上涨高峰。8月中下旬,油价向50美元冲刺,并于9月27日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形成第二个上涨高峰。10月22日和27日,油价更两次突破每桶55美元。之后油价出现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国际油价大幅攀升是多种因素促进的结果,原因主要有:一、2004年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加;二、2004年世界石油供应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一方面,欧佩克产能正在接近上限,另一方面,非欧佩克产油国俄罗斯、挪威等由于投资不足,无法立即大幅度增产;三、2004年是政治事件、恐怖袭击、劳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多发的一年。这一年里,沙特境内多次发生恐怖袭击,伊拉克石油管线和港口屡遭破坏,尼日利亚、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印度尼西亚恐怖活动不断,委内瑞拉国内政治斗争加剧,俄罗斯石油巨擘尤科斯公司濒临破产等等,这些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四、由于美元贬值,大量国际游资涌向石油期货市场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推动油价上扬。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WTO研究中心主任梁艳芬

  2004年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经济事件莫过于全球油价的一路狂飙。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油价在一年内上涨15美元,世界经济增长率放慢1个百分点。油价上涨不仅抑制西方经济的繁荣,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高能耗的产业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肆:美联储连续五次加息

  2004年是美联储频频出招的一年,不过其招式比较单调———加息。

  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从2%提高到2.25%,这已经是美联储自今年6月以来的第5次提息。

  今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水平1%升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第一次加息。由于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通胀压力渐趋明显,美联储先后共加息了5次。

  分析人士预计,美联储明年将继续以每次0.2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息,直到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也就是对经济既不产生刺激作用也不产生抑制作用的水平。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水平可能在3%至4%。

  在美国利率上升的影响下,英国今年4次提高利率,将官方利率从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今年下半年两次升息;新西兰央行也两次升息,将利率提高到5.50%;而澳大利亚央行已经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两次升息,将利率提到到5.25%。

  导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加快令通胀压力增大。而对于美国来说,过低的利率对于纠正双赤字的结构性经济不平衡也十分不利。在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和政府长期实施减税措施的情况下,美联储将利率从历史低位拉回到“更为正常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WTO研究中心主任梁艳芬

  一切都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美联储加息了,且连加五次,但目前的利率水平只不过是联邦基金利率2.25%,贴现率3.25%,远未达到3%和4%的目标,所以,未来更重要。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伍:禽流感冲击亚洲经济

  2月26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泰国卫生部共同举办的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防治禽流感卫生部长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和专家当天通过声明,建议亚洲各国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禽流感蔓延、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这一次规模巨大的禽流感疫情从2003年底开始爆发,2004初开始在亚洲蔓延。按通报疫情的时间顺序,本轮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亚洲国家分别有:韩国、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中国等。1月12日,越南官方首次承认有人死于禽流感病毒,一旦证实禽流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果将非常严重。

  2004年底,禽流感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11月开始在越南扩散,12月22日日本发现了其国内第一个感染禽流感的病人,同日,韩国也首次在鸭群中发现H5N2型禽流感病毒。

  亚洲许多国家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对本地区的农业、家禽业、对外贸易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已成为本地区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亚洲地区养殖家禽约66亿只,居世界首位,家禽贸易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但疫情已使当地数亿只家禽病死或被扑杀,部分国家禽肉产量和销售量急剧下降,价格下跌,禽肉及其制品进出口暂时中止,家禽养殖业、饲料行业和旅游业都受到不利影响。

  □专家点评———本版特约评论员梅新育

  禽流感造成的冲击如此严重,关键在于现代化养鸡场那种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单一的经济增长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危机,禽流感病毒给我们又上了一课。

  陆:纺织品无配额时代临近

  10月1日,世贸组织召开货物贸易理事会,应一些成员国的要求,讨论了2005年取消纺织品配额后这些国家纺织业面临的调整问题。有38个成员就此议题发言,但没有任何成员提出延长配额制度的要求。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土耳其向世贸组织做出如期取消纺织品配额的通报,标志着2005年1月1日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已不可逆转。

  这也再次昭示了“伊斯坦布尔宣言”的失败。今年3月始,美国、土耳其、墨西哥等65个国家的115个纺织行业组织联合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提出将纺织品配额延长3年,该提议已遭到世贸组织的否决。但这一事件说明,后配额时代的临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隐性震荡,2004年,纺织产业开始了全球性调整与摩擦的动作。

  这种调整主要发生在三大阵营之中: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欧美发达国家;纺织品的出口强国———中国、印度等;依靠配额出口纺织品的国家———孟加拉国、柬埔寨等。有关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在2004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斗。

  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中国在2004年受到的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国已先后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6月中旬,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到的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10月20日,欧盟宣布在其新普惠制实施期2006年7月1日起取消中国纺织品与服装进口普惠制待遇;美国等国家的特保条款也是步步加码,2004年美国又先后对袜子、化纤针织服装、棉针织服装、内衣等实施特保,几乎覆盖了纺织全行业。单边限制措施、反倾销调查、技术贸易壁垒、调整普惠制待遇等贸易保护手段,是中国纺织业现在和今后要面临的多种挑战。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

  协议到期,纺配取消,纺织品从形式上回归到贸易自由化的轨道上来,喜中有忧。《伊斯坦布尔宣言》虽遭否决,但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出口国和依赖配额的出口国之间潜涌暗流正在浮出水面,围绕此类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显隐性贸易壁垒将层出不穷。

  柒:美元汇率迭创历史新低

  12月27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在圣诞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比价再度全线走低。1欧元兑1.3615美元,使美元对欧元汇率创下历史新低,美元兑日元跌至103.03。

  美元汇率今年春季虽然短暂回升,但很快又恢复跌势。目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与历史低点相比上涨近60%,特别是在过去的3个月当中,欧元升值了10%。此外,美元对加拿大元、韩元和日元也先后跌至12年、7年和4年半的历史低点。

  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由于美国政府在实际意义上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再加上“双赤字”带来的压力有增无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元跌势将很难遏止,最乐观的估计是低位徘徊。

  美元持续贬值,对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犹如泼了一瓢凉水。欧盟对此意见很大,12月6日,12个欧元区国家财长在布鲁塞尔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要求美国采取措施阻止美元继续贬值。

  市场一直认为,布什政府在美元汇率问题上心口不一,嘴上说强势美元政策不变,却没有采取过任何官方措施干预美元下滑。12月15日,美总统布什出人意料地表示,美联储升息举措是对美元下跌采取行动的一部份,布什还表示要削减财政赤字。

  市场人士认为,总统直接介入汇率问题有点不太寻常。交易商揣测美国政府对美元下跌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但由于布什要将减税永久化,交易商对布什承诺将削减财政赤字仍然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市场仍然对美元没有信心。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WTO研究中心主任梁艳芬

  经济强势,利率趋升,股市上扬,但汇价却屡创新低,这就是2004年的美元。“声称没有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但货币的价值还是由市场来决定”,这是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还是全世界的,汇价下跌受害最大的是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并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景气时,任美元下跌,是因为美国还能掌控局面—市场信心不会崩溃,而美国结构性问题得到缓解。

  捌:全球自贸协定层出不穷

  11月29日,在老挝万象召开的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与欧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有了实质性发展。就市场规模而言,这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该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板块。

  有外界评价说,由于区域自贸协议谈判蔚然成风,全球正在形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内的三大自贸区。

  2004年以来,以自由贸易区(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自贸谈判更是此起彼伏。据WTO统计,到2005年,正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议可能达到300个。目前,WTO所涵盖的贸易量大致占全球贸易量的90%左右,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所涵盖的贸易量已占到全球贸易量的50%以上。有分析家认为,在WTO框架下多边贸易推动不易的情况下,各国转而对双边及区域自贸区的达成寄予厚望。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李光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亚洲范畴,它不但在亚洲范围内激活了区域合作的发展,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自贸区,它也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自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之后,美日等国也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的自贸谈判,东盟的国际地位得以抬高,而且在此之后,澳大利亚、智利等国也积极开展与中国的自贸谈判,双边自贸谈判之风变得更加迅猛。

  玖:贸易摩擦考验WTO争端解决机制

  11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了欧盟等6个成员对美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以惩罚美国政府迟迟未能废除被世贸组织宣布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这些成员包括欧盟、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墨西哥和韩国。

  这场规模巨大的贸易纠纷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12月,欧盟、澳大利亚等11个成员,就该法案向WTO起诉美国,使该案成为WTO历史上起诉方最多的一起贸易纠纷。到了今年年底,这场官司似乎有了终结的迹象。目前,欧盟、日本、印度、韩国等4个成员已列出制裁清单,欧盟确定将于2005年初开始对进口的美国产品征收高达5000万美元的报复性关税,其他成员尚未决定开始贸易制裁的时间。

  2004是考验世贸组织的多事之秋,几桩多年悬而未决的大案渐渐有了眉目。8月4日,WTO裁定欧盟根据现行政策进行的食糖补贴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长期以来,欧盟这一复杂的补贴制度一直受到批评;10月6日,美国正式向WTO申诉,宣称欧盟成员国为支持空客公司开发新飞机,对其提供了数十亿美元不公平的补贴。同日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就美国政府对波音公司提供补贴一事向WTO提出申诉。美欧“飞机大战”也是多年矛盾激化的结果,这场WTO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官司依然将考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

  WTO缔约方愈益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主要缔约方之间的重大贸易摩擦诉诸争端解决机制,凸显了其制衡作用及局限。如果“双边靠实力,多边讲道理”也适用于美欧之间贸易摩擦的话,那么不仅会对争端解决机制,也是对WTO多边框架本身的重大的考验。

  拾:欧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扩容

  5月1日,蓝色的欧盟盟旗和25个新老成员国国旗伴随着欧盟盟歌《欢乐颂》的曲调在爱尔兰总统府前冉冉升起。这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加入欧盟。这是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扩大。

  10月29日,25个成员国签署欧盟宪法条约。条约的诞生,对于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和第一部宪法条约的签署都将对欧洲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欧盟这次史无前例的扩大,除了涉及到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的变化外,其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从总体上看,欧盟扩大将有助于推动欧洲国家经济、特别是欧盟新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盟扩大后,新老成员国将组成一个对外统一关税的大市场。欧盟经济空间的扩大,也就意味着欧盟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虽然欧盟新成员国短期内还无法加入欧元区,但都表达了加入欧元区的强烈愿望。扩大的欧盟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信誉。

  □专家点评———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

  欧盟东扩南进及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使其彻底扭转了“经济巨人,政治矮子”的形象,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一极。欧盟经济空间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经济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不同声音、不同速度的问题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