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4
“国际化战略蓝皮书”解读中国企业“走出去”
蓝皮书是自2000年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由多个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权威专家联合对国家战略推行的首次检阅。报告中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对外投资、加快经济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是我国建立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对深化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选择
蓝皮书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基本选择是:适应国际上跨国经营的趋势,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效的公共与中介服务为辅助,全面提升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水平;加强海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渐进推动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从绿地投资为主向绿地和并购多种投资方式并举转变;注重互利共赢,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搭建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平台,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政策选择方面,蓝皮书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境外投资法制建设,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简化审批、规范程序、强化服务,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完善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应各司其职,积极为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条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制订境外投资规划,抓紧制定出台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
同时要尽快加强金融等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外汇市场,加快市场产品开发,方便跨国企业规避汇率、利率等风险;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制,简化手续,提高用汇和汇出的便利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金融机构设立和发展境外机构,包括探索采取并购方式参股境外金融机构,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等;充分利用区域性金融平台,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搭建以财政资金为导向、政策性金融为杠杆、商业性金融为主渠道、资本市场为必要补充的金融支持平台。
蓝皮书还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监管和安全保障。具体措施有,对企业国际化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研究制订宏观监控规程,设立宏观监控分析数据指标体系;推动建立国内有关行业组织、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国内投资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恶性竞争,维护我国利益;建立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系统,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民族宗教矛盾、社会治安状况、恐怖主义活动等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发布工作,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重点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同时加强国际协调,扩大和利用双边、多边、区域国际合作机制。
行业导向
蓝皮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虽然较低,但在某些产业如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餐饮等中小型投资企业以及开发海外自然资源等行业中具备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
蓝皮书认为,我国未来海外投资将比较集中于以下几类行业:中档技术水平的加工组装制造业,例如家用电器、摩托车、金属制品等;生产能力较强的纺织与服装业;研发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油田和其他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与服务行业,如工程承包型的海外投资就有广阔前景。
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市场导向方面,蓝皮书指出,企业首先要明确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是什么,是开发资源还是获取技术,是配合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建立营销网络、占有市场等,只有明确目的,才能根据世界各国的资源和市场状况,确定跨国经营的国家和地区。报告给出的建议是选择跨国经营的国别地区或目标市场,要考虑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企业的效益、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地位、资源状况以及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等因素。
蓝皮书按开发目标国或地区的自然资源、开拓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将可选择的国家和地区分类,指出我国外交战略总体布局方针对于企业制订国际化经营国别地区战略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