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新闻 > 培育特色错位发展 解析中国5大会展经济产业带

2007-12-03

培育特色错位发展 解析中国5大会展经济产业带

 

培育特色错位发展 解析中国5大会展经济产业带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发表的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份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地区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 正因为如此,会展业作为一个“无烟产业”、“朝阳产业”,已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形成了京津、东北边贸、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相互协调、各具特色、多层次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面对国内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国外展览公司的进入,我国各大城市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培育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展、品牌展,实施相互错位的发展战略。
    
    会展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贸易发达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正是由于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等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会展业已基本形成了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中西部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框架,即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边境贸易的稳步发展,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也即将形成。这些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通过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次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
    
    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会展经济发展实力和知名度来看,目前除上海之外,其他城市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因此北京当属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之列。
    
    随着北京加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会展经济将加速进入快车道,并以其强大的区域辐射功能,带动天津等周边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地区向整个华北地区延伸的会展经济产业带。
    
    该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核心部分——京津地区是世界上6个绝无仅有的在直径不足100公里的地域内集中了两个超大型城市的区域,拥有各类科研院所近千所,高等院校近百所,科技人员150余万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也是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城市。天津可以利用处于环渤海经济中心和与北京毗邻的区位优势,通过整合会展资源将天津培育成中国二级会展中心城市。
    
    根据上述特点,“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应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展览会为主,以天津的经贸交易会为补充的展会结构。
    
    二、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
    
    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沿“京津——华北会展经济产业带”向北,即将形成以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东北地区与中国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相邻,边境贸易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东北地区这几大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发对俄、对韩经贸类展会,培育地区特色的会展经济。
    在该会展经济产业带中,大连会展业虽然与北京、上海无法相比,但因其作为港口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其可列为中国二级会展中心城市。黑、吉、辽三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应通过依托当地产业特色,重点开展对外贸易洽谈会和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展览会。
    
    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
    
    就中国目前几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汇聚了中国6%的人口和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堪称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7万多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累计1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进入这一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龙头——上海的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与北京不相上下,而且大有超过北京之势。2001年上海会展业直接收入达18亿元,约占全国会展业直接收入的45%。并因举办APEC会议,空前提升了上海会展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因此,上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一级会展中心城市。在“十五”规划中,上海提出“十五”末要建成亚洲特大型国际城市,经济总量接近洲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水平,并强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筹划建设21世纪采购中心。可以预见,在上海海加快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上海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会展中心城市,并以其与周边城市紧密的经济区位联系,通过各城市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形成一体化区域会展经济,使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产业带与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城市一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因其城市大部分都是沿海城市,经济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将适合发展各种形式的以经济为主题的会议和展览。其中,杭州、苏州、南京、宁波以及厦门、青岛等城市可发展成二级会展城市。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产业带通过将会展业定为动力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区域合作,将实现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整体推进。
    
    四、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
    
    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
    
    首先,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发展会展经济具有强大的产业支撑。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新的中心城市,如深圳、东莞、顺德等城市因其经济的发展已率先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主要发达的产业有钟表、玩具、建材、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药制品、化工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中尤以有“东莞停工,世界缺货”一说的东莞“三来一补”加工中心,首屈一指的顺德家电业、中山的灯饰和服装、佛山的陶瓷业最为著名。这些发达的产业为华南地区展览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使其适合发展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会展。
    
    其次,具有与香港地区毗邻的区位优势。众所周知,香港地区是著名的国际会展之都,在举办会展方面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如深圳、东莞可以与香港地区合作,提升会展层次,迈向国际市场。
    
    整体而言,“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各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开发各类展会,将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会展市场结构:广州作为华南会展业的中心城市,以继续举办“广交会”这样大型的综合性的展览为主,以“规模大、参展商多”见长;深圳以举办高科技专业展会为主;其他珠三角各城市依托特色产业,举办具有浓厚的产业色彩的展会,如虎门的服装节、东莞的民博会等;而海南三亚和博鳌将以大型论坛和研讨会为主,南宁和桂林以专业会展,突出“小而精”为特色。
    
    五、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
    
    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与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同,不是谁为龙头,形成集群效应会展经济产业带,而是要突出个性,培育地区特色展会。如中部的郑州,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能够使大批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使广大客商既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因此郑州会展业的发展应主要依托这一优势,突出这一特色,多举办大型机械、建材、农产品等物流量大的会展。
    
    而在西部地区,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其城市的辐射功能较强,对中国西部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成都应根据其经济、环境等特色,形成节、会、展相结合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如继续提高四川国际熊猫节、全国春季糖酒会等节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鉴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还落后与沿海地区,西部城市要发展会展经济,必须加强以下两方面建设: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讯、运输、建筑、餐饮宾馆等基础条件,形成对会展业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增强市场服务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依据中西部地区在重工业、能源、旅游业、农牧业、种植业和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度高的专业展览会,并努力向国际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争取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展览会。
    
    由此可见,各地区和城市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特点和会展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就整体利益而言,各地区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侧重点不同的会展经济发展规划,使各地区、城市之间相互错位,避免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