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港澳主要商会高层圆桌会议,到工总率团晤广东省长黄华华,再到近来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率三大商会代表到访广州,与广东省一众金融监管层和金融机构要员会面。全球金融危机压顶,港企生存艰难,本港业界近期可谓动作频频。近日,本港四大商会还将派代表赴北京,与有关部门沟通,以寻求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事件主角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陈镇仁,香港总商会主席包立贤,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尹德胜。
入选理由
在全球金融海啸导致需求放缓、港企度日艰难的大背景下,本港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商会领袖走到一起,抱团「请愿」,充当港商「说客」,他们又能赢来多少政策支持呢?其效果如何引起各方关注。
从各自为政到抱团取暖
一位与四大商会打交道超十年的同行,跟记者谈到,由于各商会在本港立法会中都有议员席位,加之其间不少重要的会董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或者是广东省政协委员,皆有反映意见之渠道,因此,过往遇到危机时,比如非典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们多是各自为政,重点反映本会之诉求。但是,这一次在面对全球性金融海啸时,几大商会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并且抱团「请愿」。
对于这种变化,该同行说,这一方面反映了此次危机程度较深,也与四大商会领袖的关注点一致有关。近年来,伴随着本港经济逐渐融入内地,内地港资企业利益比重越来越大,在商会中会员比重也越来越高。而始自去年的美国次按危机以及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已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要求救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是会员的诉求一致决定了这些商会领袖的关注点一致。陈镇仁就任香港工业总会(简称「工总」)主席时,面对媒体谈到三大工作计划,将为珠三角会员企业服务放在了首位。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简称「厂商会」)尹德胜在就任后,也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他更关注内地港商生存和发展。四大商会领袖中,最年轻、但与内地渊源颇深的中总会长蔡冠深,曾接受前国家主席***单独接见,则更是做多于说,向广东省反映会员问题。四位中唯一不能流利说国语的包立贤,也没有忽视对内地港商的救亡行动,在他主理香港总商会期间,派出多个代表参加各类相关活动,包括近期任总访穗一行。不仅如此,身为本港立法会议员的林健锋,以及已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大壮(香港总商会中国事务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其沟通内地的左膀右臂,更令其如虎添翼。从目前四大商会诉求情况来看,四大商会领袖意见比较一致的是,救港企需要更多「近火」。他们对内地的期许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改善港企资金链;政府出台援助企业「过冬」政策;内地各级政府减少港企税费;对劳动合同法细则进行修改,循序渐进,不宜过快;帮助港企扩大内销。而这些诉求,早在一个多月前四大商会就利用各种渠道,向本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中央政府进行了反映,自那时起四大商会的行动就趋向一致和同步。近来,这种同步性更加明显,上周三,金管局总裁任志刚首次率三大商会代表赴穗,商议为港企扩大抵押融资的细节安排,就是一个很好证明。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郑天祥表示,四大商会的新掌舵人有不少共同点,也有利于抱团。一来他们都是所在商会的元老,熟悉会务,在出任会长、主席前皆为副会长或副主席,与会员企业一向沟通畅顺;二来皆是业内知名的成功人士,在商圈具有相当影响力,一言九鼎;三是他们都对内地不陌生,时常行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通晓内情,不但与当地政府建立了一定的关系网,也对国家政策变化把握有度;四是所在会员企业多为全球金融海啸的直接受害者。
改变策略弃虚攻实
实际上,抱团「请愿」并非首次。早在去年7月,本港五大商会就派代表抵达广州,与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会面,表达他们对当时出台的加工贸易新政策的意见,并期望能获得两至三年的宽限期应对转型或搬迁,而非实时执行新政策。
尽管在此后多个场合,他们都表达了希望放缓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诉求,并且所触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实际。工总主席陈镇仁在与广东省长黄华华的会晤过程中,就充分利用45分钟的会面时间,提出解决珠三角港资融资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保住珠三角制造业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高度上来,指出港企生死与广东经济增长唇齿相依。
同样,厂商会也在积极寻求广东方面的支持。日前在「2008年粤港澳主要商会高层圆桌会议」与黄华华见面时,厂商会一高层表达认同并支持「双转移」政策总体概念,但提出应注重轻重缓急,希望先救命,再应急,然后才是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与香港商会三方展开合作,推动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港企以集体迁移形式进行产业转移。综合开发院(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过往本港商会在与内地官员的沟通中,过多强调自己的利益和诉求,结果却未能如愿,相反还令双方引起隔阂。不过,现在几大商会领袖已意识到这一点,在处理内地经济与香港经济、广东经济与香港经济关系方面,他们更多是寻求双赢、共赢。
最近几次本港商会代表与广东省官员沟通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无论是陈镇仁还是其它商会的代表,更多谈的是保住港企对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希望以此来寻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并避开与中央政策、广东政策有利益冲撞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推动救港企的进程,并已收到一定成效。最近,黄华华与陈镇仁会面时当即拍板,指派粤金融办副主任牵头融资救港企。随后,任志刚率三大商会访广州时,双方亦就跨境抵押借贷事宜达成共识。商会更预期,若此措施得以施行,可惠及上万家珠三角港企。
本港商会领袖们不仅在「双转移」问题上表现出更多弹性,对于施救对象也是弹性十足。在与黄华华见面过程中,陈镇仁就表示,本港商会并不认为应该一概都救,对于无竞争力、管理不善者可以不救,重点救助对象应为暂时面临财务危机的优质企业。
申请救助调查先行
陈镇仁日前指出,若不及时施以援手,两成珠三角港企将会停业。与此同时,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官员却表示,广东省并未出现倒闭潮。两相比照,令人怀疑陈镇仁是否夸大其辞。不过,工总珠三角协会秘书长张润冰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就表示,这个数字绝非陈镇仁个人臆造,而是有根据的。一个来源是该会对珠三角下属九个城市的会员企业进行抽样检查,得出相关部分企业已经结业或者有结业危险的结论;另一个依据是对会员企业来年订单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订单减少三成,而且有部分企业未接到订单。
不仅陈镇仁,其它商会领袖在申请政策扶持时,也都是调查先行。日前香港总商会公布2009年度商业前景问卷调查结果,有88.6%的企业东主预期明年本港经济会转弱,亦有37.9%的企业东主认为2010年的情况将同样严峻。在推出此项调查之后,包立贤指出,农历春节前若不能及时对中小企予以资金支持,香港将陷入漫长的经济严冬。而他所有的建议几乎都是围绕着本港政府如何将现金留在中小企,如暂缓利得税、延长缴税期限、豁免延期罚款,让中小企有更多现金周转。厂商会一位受访者说,香港总商会以中大型会员企业为主,因此包立贤提出此种诉求,显然比会员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厂商会提出该类诉求更具公信力。
但这并非说明厂商会无作为,它们将更多侧重于在内地的会员企业。尹德胜执掌的厂商会今年3月完成「会员珠三角经营环境问卷调查」报告,该份调查出炉以后,即刻送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显示,超过三成的港商表示会考虑迁离珠三角,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希望迁移到广东省的较落后地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支持了广东「双转移」的决策方向。
除了此类出具报告的正规调查以外,据了解,四大商会领袖通过各种渠道获悉会员心声。张润冰说,陈镇仁在上任工总主席后,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务实,经常听取会员企业的意见。这使得他对局势能很好把握,反应也很迅速。据悉,在金融海啸汹涌来袭时候,陈镇仁写信给黄华华,该封信于11月7日送给黄华华,12月1日,黄华华就接待工总一行洽商此事。
合力驱动政策转暖
工总珠三角协会秘书长张润冰说,政策导向对港商愈来愈有利。本港商会去年下半年开始奔走呼号的事情有了回应,内地从12月1日起暂停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实转;11月中旬以来,内地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惠及诸如箱包、钟表、灯具、鞋帽等行业的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广东省11个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了支持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的加工指引。东莞市和惠州市亦出台相关措施帮助外资企业应对金融海啸。
毫无疑问,国家出口政策环境转暖,与四大商会的游说不无关联,不过离四大商会救亡的目标仍有距离。近来商会与广东省达成了跨境抵押信贷共识,但在付诸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外汇管制、资产评估、港银与内银竞争及共享信用纪录等实际问题,需要得到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家级金融机构的支持,而这绝非商会之力所能实现。陈镇仁近来就表示四大商会将就此派代表赴京商谈、沟通。如果此项措施得以落实,正苦苦挣扎的珠三角优质港企将获得巨大转机。在争取中央支持方面,四大商会领袖仍需团结一心。在未来发展方面,四大商会仍有很大合作空间。一向认为振兴香港工业需走品牌之路的尹德胜任会长以来,亦把创新推广品牌作为工作重点。2001年「9.11」令本港出口受到冲击,当时厂商会就作过会员拓展内销市场的问卷调查,提出将现有品牌引入内地或建立针对内地的新品牌思路,这几年已有港商先行一步。陈镇仁在给广东的建议书中,亦提出帮助港企拓展内销市场,表示工总认同品牌策略。显然,未来两大商会领袖在培育香港品牌方面会更多争取中央和广东支持,而最好的结果是,尹德胜建议的将本港品牌培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能成为现实。
此外,政策的推行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露效果,寒冬已至,衣着单薄的港商目前更多依靠商会自救。四位商会会长中年纪最轻的蔡冠深,在10月当选中总会长时提出加强与国际商会合作,帮助物色新的合作伙伴,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商机的思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此方面,四大商会尤其是香港总商会不乏资源,所以合作应首先从四大商会展开。
此文刊出之际,特首曾荫权刚刚公布了系列振兴经济措施,涉及支持企业信贷的额度更高达千亿,港府将续与粤府合作,为港企纾困,四大商会的努力当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