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焦点要闻 > "煤博会"新亮点:中国能源产业谋求绿色转型

2008-09-24

"煤博会"新亮点:中国能源产业谋求绿色转型

 

   为时4天的全球能源产业“盛宴”——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简称“煤博会”)19日落下帷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个立足煤炭产业,实施多元发展的能源交流新平台上,频频出现新亮点、透出新信息:中国能源产业正在谋求绿色转型。

  煤炭行业关注“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资本运作,控股拥有了分布在8个省份的17家化工企业,形成了每年810万吨/年的总氨产能和600万吨的尿素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集团……”

  这不是化工企业的业绩说明,而是一家煤炭企业在第二届“煤博会”上的推介内容。这家名叫晋城煤业集团的煤炭企业正朝着“煤、气、电、化”综合发展的能源产业集团迈进,非煤产业销售和利润额均已超过原来的煤炭主业。

  “我们将立足煤炭主业,延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建成能源旗舰型企业。”晋城煤业集团董事长朱晓明表示。

  另外一家大型无烟煤企业——阳煤集团,已初步形成“煤电铝、煤化工、煤层气综合利用、建筑建材”等多链条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到2010年,化工经营规模将达到150亿元。

  今年7月,由煤炭企业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坑口电厂——同煤大唐塔山发电公司1号6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开启了煤电联营、强强联合的新篇章。作为山西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以1500万吨产能的塔山煤矿为龙头,正在建设“煤-电-建材”和“煤-化”两条产业链。

  “煤炭企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立足煤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新型的现代矿山。”潞安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如是说。近年来,潞安集团已实现了从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以煤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的快速转型。2007年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一半左右。

  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量商——神华集团在“煤博会”上展示了其发展的成果——煤制油项目和电力建设。到2007年底,神华已形成了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的电力规模,年发电量达到979亿千瓦时;而备受世人关注的煤制油工程,预计一期工程首条100万吨/年生产今年将投入试生产。

  从第二届“煤博会”上传递出的信号表明,中国煤企尤其是大型煤炭集团,早已不满足简单的“产煤”“卖煤”,而是延长、拓宽产业链条,走上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电力企业瞩目“绿色煤电”

  作为最大的煤炭用户,电力行业缺席了以煤炭的名义举办的上届“煤博会”。而此次,华能、华电、国电、大唐、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和鲁能、浙能等地方电力巨头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集体登台亮相,成为本届“煤博会”一大看点。而由华能集团推出的“绿色煤电计划”,则成为看点中的亮点。

  “绿色煤电计划”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于2004年率先提出,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863”计划。该计划是研究开发以煤气化制氢、氢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为主,并进行二氧化碳分离和处理的煤基能源系统,可大幅提高煤炭发电效率,使煤炭发电实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最终还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煤电”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煤电’技术对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华能绿色煤电公司总经理、绿色电力联盟负责人苏文斌介绍说,“在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火电厂是最大的集中排放源,控制火电厂排放是减少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最有效的措施。华能集团已选址天津滨海新区开始建设自主创新的250MW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工程,目前正在联合多家科研、设计和制造单位加紧研发和建设,已完成可研审查、初步设计预审查和主设备招标等工作。”

  发展“绿电”产业不止是华能集团,在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近两年间,国内各大电力集团纷纷加大了风电、核电等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力度。据大唐集团介绍,去年其风电装机规模突破了100万千瓦,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风电场。

  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广电力蓄能技术、绿色照明技术、高效电动机和变频调速技术等,是电网企业运用“绿色之手”推进增效节能的重要手段。但在此次煤博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则重点展示了其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特高压电网建设情况。

  “发展特高压电网,变输煤为输电,不仅提高输送容量,减少了污染,而且节约线路走廊、减少输电损耗、节省工程投资。”国家电网有关人士介绍说,一回特高压直流线路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线路的5至6倍;一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输电能力可达到500千伏交流常规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4倍以上。

  资本巨头青睐“低碳经济”

  “煤炭大省山西将加快能源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省政府将推动省内五大煤企——焦煤集团、同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整体上市。”

  “山西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煤企海外上市计划’,试图融资千亿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构建‘山西能源板块’。”

  上述消息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在本届煤博会上,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办公室主任王华表示:山西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共需要大约1.7万亿元资金,其中1万亿元资金需要借助资本市场。为此,山西将开辟省内境外上市绿色通道、建立企业到海外募集资金的安全通道,以及筹集建立相应产业基金等。

  山西产业融资之举及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引起国内外资本巨头和投资商们的极大兴趣。但记者注意到,大多投资者并不盲目,他们把目光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对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实质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洁净、高效利用,特别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目前发展低碳能源技术的重点在于——煤炭的洁净高效转化和节能减排技术。

  在煤博会召开的“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山西民间融资相当活跃,但民间资金投入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的传统煤炭生产领域,有很大风险。对此,央行提出了建立煤炭产业投资基金或能源产业投资资金。目前该基金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筹建,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本省的煤层气和再生能源产业等前景宽阔的项目。

  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局副局长羿艾德说,世界银行已对山西的常村煤矿、湖南城市发展中的洗煤和煤炭加工项目等进行了投资,目前正准备开展山西煤层气开发和利用项目,还有一些针对中国的能源项目正在商洽中。他还透露,世界银行对华投资能源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支持开发本土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煤层气。

  国际上的一些能源巨头,也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展示自己的实力:壳牌公司瞄准煤炭洁净利用在煤博会上推销自己的煤气化技术;卡特彼勒推出了可以“满足高效率、低排放的需求”的煤层气发电机组和各种低热值气体燃料发电机组;施耐德电气集团则根据中国煤炭工业的特点,推出了一体化的节能技术方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由此形成金融机构、节能公司和煤炭企业三方获益的三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