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6届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简称广印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揭幕。自15年前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办至今,广印展已从昔日名不见经传、仅4000平方米的小展,迅速崛起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国际专业大展。
经过24年艰苦努力,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中心城市。然而与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等世界公认的展览中心城市相比,在沪举办尤其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主办的国际大展为数不多。除广印展外,还有国际汽车展、国际展、模具展、纺织工业展、建博会等,总数不超过10个。
国际大展,期盼延伸产业链
谈及展览会,人们想到的无非是参展企业展示产品和技术、观众参观、专业买家前来洽谈产品和技术贸易。其实,展览展示、参观、技术和贸易洽谈、论坛,这些只是展览产业链上的一两个环节,虽然重要,但绝非展览产业链的全部。
国内不少展览会成功举办数届后,往往遇到发展瓶颈,较难突破,而一旦遇到“拷贝”等同质化角逐尤其是境外企业的恶意竞争,即便是知名品牌展也会一蹶不振。一手创办广印展的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定国认为,为办展而办展的传统观念应当抛弃,因为难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应对竞争的最好办法是超越展览会本身的功能定位,将广印展打造成一条相关行业联系紧密的产业链。两年前,张定国开始尝试举办全球第一个集展览会、协会、论坛、网站、杂志于一身的新型广印展,延伸广印展产业链。经过一番努力,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上海市广告设备器材供应商协会(简称广供协会)宣告成立,广供协会网、中国广告设备采购网相继开通,《广告·标识设备与器材》杂志创刊发行,广告技术高峰论坛也应运而生。今年,广印展的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首次在广印展期间举办上海国际印刷包装产品交易会,为国内印刷包装企业和海外采购商搭建起交流洽谈的国际贸易平台。
延伸展览产业链,其目的是为参展商、供应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提供尽可能周到的全方位服务。这是因为仅仅靠展览展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站在参展商、供应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问题,实现展览服务的无缝隙覆盖,使服务对象少不了你。只有这样,在沪举办的国际大展才能做到不仅规模大,而且服务周全,上海的国际大展才能在国际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异地联动,必须迈出的一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主动开放展览业,允许海外展览企业来华办展。从近年来在沪举办的一些知名大展看,不少是跨国展览企业主办国际大展的“上海版”,其中包括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国际橡塑展、国际食品饮料展、国际乐器展等。也就是说,这些跨国展览企业除在其本土办展外,还将触角伸向他们认定的展览新兴市场,以实现其国际大展的全球联动效应。
那么,跨国展览企业为何频频将本土国际大展在异地“拷贝”?就是为了放大国际影响力,尽可能多地挤占国际展览市场份额、抢占在中国展览市场上的最大份额。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我国并没有对展览市场开放作出任何承诺,其他WTO成员方也没有对我国提出这方面开放市场的要求。也就是说,我国开放展览市场完全是单方面的自主行为。
即便是上海这样一个展览业起步最早、实力相对最强的城市,在应对跨国展览企业全球异地联动办展问题上,至今绝大多数企业也处于懵懂迷茫状态中,对异地联动办展不甚了了。
在异地联动办展问题上,上海已经有少数企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水”,其目的一是与跨国展览企业开展竞争,一是更好地服务全国。据悉,明年4月,上海现代国际展览公司将携手英国TARSUS公司,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标识展;今年11月,将在广州举办广州国际广告展。在北京办展,除开拓我国北方展览市场外,还将辐射东北亚、俄罗斯、中亚展览市场;在广州办展,则可开拓我国南方以及周边东南亚展览市场。京沪穗三地联动,使广印展向真正的国际大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异地联动办展,对主办单位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新开辟的展览市场缺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展览会、展览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不可能与国际大展本土所在地一模一样,艰苦的市场调研、办展策略等等,都要因地制宜重新制定。
观众组织,锻造大展的法宝
近年来跨国展览企业将其主办的国际大展“拷贝”到上海,虽然对申城本土展览企业构成威胁,但不可否认,这些企业在挤占中国展览市场的同时,也将其办展的成功做法为中国本土企业作了示范。
跨国展览企业在沪举办的一些较为成功的展览会,其观众组织尤其是海外观众组织的水平,应当承认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还是国际橡塑展、国际食品饮料展和国际乐器展现场,海外观众人数明显超过同类中国本土企业主办的展览会,专业观众和国际买家的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不要轻视观众组织这个问题。近年来申城发生多起骗展事件,很多参展商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这些展览会观众尤其是专业观众、买家几乎看不到或很少。参展商很少见到真正的观众,当然火冒三丈。骗展尽管只占上海展览会总数的很小比例,但不可否认,对观众组织不太重视仍是多数展览会主办单位的软肋之一。而不认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锻造”国际大展将无从谈起。
上海广印展确实不愧为被国际展览联盟接纳为会员的品牌展。今年广印展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开幕前在网上报名并决定前来上海的海外观众人数为去年的三倍多。从去年起,广印展不再向普通观众和市民开放,其办法是普通观众必须买票入场。这样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非常满意,因为此举与海外举办的国际大展完全接轨,广印展专业气氛因此更加浓郁。据悉,参加今年广印展的国内外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四分之三为连续参展五届的老客户。为什么如此高比重的中外企业对广印展情有独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观众组织得好。据了解,今年将有超过7万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和买家直奔广印展,其中海外专业观众和买家超过2万人。2万名海外观众是什么概念?权威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国际展观众人数高达907万人,其中海外观众仅53万人。在上海,海外观众人数超过3000人的展览会,一年不过40多个。
展览业自身创造的财富并不惊人,但其国际公认的“1:9社会效应”和对城市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使展览业受到各方重视,国内各城市对打造国际大展正全力以赴。不过,全力以赴虽应鼓励,但来不得蛮干和急功近利,虚心求教、以科学精神扎实推进,才是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