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对展会是否有激情,其实与周边环境与市场容量有关。在两岸关系趋暖的新历史机遇下,厦门会展业将带给人们怎样的畅想和期待呢?
两岸关系活络:难得的发展机遇
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是厦门会展业界普遍的心态。
4月11日,已跨越两个世纪的、两岸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台交会顺利闭幕。本届台交会不管在规模、形式、内容还是在实效、影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两岸经济融合加速的情况下,人们对台交会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殷切厚望。
“台交会不仅是两岸的贸易平台,也是一个两岸的投资平台,更会是一个两岸的创业平台”正如台湾电电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先生所言,业界对会展充满期待。他们认为,在两岸“三通”之前,台湾客商参展意愿和参展规模都受到限制,厦门的地理优势无法得到发挥;而“三通”后,交通便捷,台湾客商的参展意愿将被激发,参展规模和档次都将得到提升。
“会展业作为产业交流的大通道,在两岸关系融合的情况下,增长趋势是明显的,内涵将进一步增加,形式将进一步灵活。”一位厦门会展资深人士这样说道。
第十二届台交会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出于对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的预期,本届台交会提前两个月完成组展工作。确定的展位共有1810个,比去年完成的1670个展位增加140个,展览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200家台湾企业预订了500多个展位,相比去年,台湾参展企业数和台湾企业展位规模增长了近两成。
厦台展会合作:呈现内涵式增长
不仅如此,厦门其他展会也同样令人期待。今年即将举办的第十二届投洽会,将加大对台湾的招展招商力度,海峡特色进一步凸显。其他本土专业展会,也在对台特色上做足文章。总体而言,两岸合作行业领域在拓宽,两岸联手走向世界的趋势将更明显。
业内人士称,“是内涵式增长而非形式上的增长。”两岸在会展业方面的合作加快,来往的客商增多,会展专业人才交流加大,不仅在制造行业,而且在服务行业、高科技行业等展会展开合作,部分有条件的展会还在海峡两岸进行联展,合作办展。
厦门会展业与台湾有互补合作的大空间。厦门会展业完全可以在新一轮发展中“水涨船高”,乘势发展。紧密合作之后,厦门新生展会发展空间可以定位在两岸携手、共同开拓世界市场这个方向。客观而言,两岸联手共拓世界市场,是打破目前两岸展览市场现有格局,使厦门会展业在国际展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个战略性举措。如果海峡两岸企业能够联手共同开发世界市场的话,那么,厦门会展业本身便完成自身的第一次嬗变,不仅对中国的专业观众有吸引力,而且对全世界的专业观众有吸引力。
厦门办展经验:促产业合作升级
展会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在产业转移中,展会作为服务行业,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
厦门有地理优势,还有“小三通”经验,无疑将成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先锋和基地。目前,厦门会展业立足于海峡两岸行业特色和市场需求,为两岸业界特别是台湾与海西的投资贸易与合作搭建一个高效快捷的平台,力促两岸产业合作与升级。
例如,2001年台交会由综合展转型为机电专业展,为厦门机电企业拓展市场开辟新渠道。2004年,第八届台交会首次增设光电展区,为展示厦门光电产业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台湾以光电、新型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一波产业转移中,台交会也继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第十二届台交会成功推出LED产业、汽车电子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两岸投资贸易等专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
而在2005年第九届投洽会上,海峡旅游博览会首次加盟投洽会,自此开启了海峡两岸旅游行业的合作篇章;2006年,福建省政府主办的海西论坛也加盟投洽会,开辟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当前,在两岸展会合作趋势加大的情况下,厦门应多管齐下,积极作为。会展业可在产业方面与论坛研讨方面增强引导、加大作为,优先支持与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会展、法律、会计、资讯等商业物流和一般工商服务重点行业,进一步凸显台商拓展市场投资大陆特别是投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梁通道作用。厦门及福建的航空、海运、旅游、贸易等业务将会出现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