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会展知识 > 面料展:透视针织企业生存法则

2008-04-16

面料展:透视针织企业生存法则

百迅国际展览

    今年在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针织面料生产商参展的数量大大多于往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8号馆B区汇聚了近百家针织企业,另外3号馆、4号馆等海外展团展区也分布了一些外国的针织企业。通过展览的产品、宣传的资料,以及销售经营人员的介绍,记者感叹这些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真是各显神通。

    据说,今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针织面料生产商参展的数量大大多于往年。过去一看,果不其然,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8号馆B区汇聚了国内近百家针织企业,另外3号馆、4号馆等海外展团展区也分布了一些外国的针织企业。最近几年针织业发展之快在展会上可见一斑。

    通过展览的产品、宣传的资料,以及销售经营人员的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展示了当前各自不同的生存法则。
    
    大企业突出研发与品牌合作

    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要想在展会上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首先得要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品,参展商似乎都深谙此理,因此不少资本雄厚的大企业都不吝支出,花大力气推出其最新研发的成果。   

    在国展8号馆,旭荣集团的展位十分突出,模特身上的时尚内衣吸引了众多眼球。据其参展人员介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针织面料是此次展出的主导产品。记者观察到,目前流行的各种新型面料在旭荣的展位上都可找到,自然环保面料,如:运用有机棉、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棉纤维、玉米纤维等新型纤维的面料;功能性运动面料,如:吸湿快干、抗紫外线、抗菌除臭、调温面料等,炭系列抗臭面料也是其主打产品之一。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休闲运动品牌相结合,便构成了旭荣展品的一大看点。

    相比之下,广州市扬纤纺织有限公司是个后起之秀,但其在研发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总经理助理王兵告诉记者,研发和营销是公司前行的两个主要轮子。扬纤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色彩的开发上,今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女装面料色彩研发基地”称号。王兵称:“我们老板就是企业的总设计师。自从我加入扬纤后,发现公司每年在彩色上都有创新。”他颇带几分自得地说:“我们开发的花型到第二年仍卖得很好。”营销方面,据王兵介绍,扬纤的高层提出要把一部分资金花在帮下游客户创品牌上,每年要做色彩流行趋势发布,推出扬纤的客户。“帮客户创品牌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提升。”王兵说。目前,扬纤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南方,今后会向北方拓展。

    谁说OEM没有出路 

    胜越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贴牌加工型企业。在展台悬挂的海报上,胜越打出了这样一句话:“为顶尖男装T恤贴牌。”这将公司的业务限定得很具体。当记者问他们有何优势能为顶尖男装贴牌时,胜越销售人员施剑说:“我们自己开发面料,产品品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近。而且制作产品技术水平高,手工精细。”具有如此高的水平,为何不自己打造品牌?对此,施剑的解释是:“做企业有把握的是有优势的方面,将它做精做专也有利润。”那么,胜越为顶尖男装贴牌利润又有多少?施剑说:“我们在面料开发方面往往有一点变化,附加值就会提高很多。”在记者的追问下,施剑透露,他们生产的男装拿到市场上能卖到上千元。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在一些宏观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不少贴牌的针织企业在接外国订单时,遇到难以加价的尴尬。胜越是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不会,我们向客户加1元钱,他们到市场上产品就能提高10元的售价,所以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的。”施剑回答道。既然这么容易生存,胜越会扩大规模吗?施剑答道:“我们侧重于做质量,不是做数量,不适合盲目扩大规模。”此话如此熟悉,令记者想到了一些优势生产企业,原来OEM也能走集约化之路,而不单单是传统观念中的粗放型,靠数量的积累增加利润。

    施剑坦言,目前市场比较难做,客户生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己也会受到影响,但做精做专的路线不会改变,创自主品牌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在展会上再次让人领略到。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研发的实力,也没有OEM公司的简单省心,生活在夹缝中的他们唯有灵活应变才能找到生存空间。

    绍兴新丽针纺品有限公司是以梭织起家的,近几年针织发展势头好,于是便向针织转型。“我们梭织现在不赚钱,要靠针织来养活,因此公司今后可能会扩大针织规模。”新丽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与大企业相比,做常规产品的他们更能感受到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去年针织面料市场销售旺盛,导致不少下游客户手中的面料积压,今年需求减少,所以我们的产品今年不好卖。”该销售人员说。据他介绍,今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不少,但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卖得动,他们只得保持价格优势。那这种优势如何获得呢?他说,我们的工厂采取本地化,用当地的工人、当地的资源,尽量降低成本;此外,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外国客户,越过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的贸易商等中间环节。

    在产品开发上,中小企业也显得极其灵活。据了解,新丽针纺今年就推出了莫代尔棉,“今年流行这个,客户要求了,我们就做。”其销售人员说。当下较热门的有机棉产品他们也在试样,但这些新品生产的量都不大,主要看客户的需求而定。

    新丽的做法在中小企业中似乎较具代表性,在展馆中,记者观察到这类企业的展品大都是常规类,但当记者问及一些新型面料时,他们自称也能生产,价格也相对便宜,他们的宗旨是围绕着市场转,更直接的讲就是围绕着订单转。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或许还在行业中占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