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蹿升,现在的业务越来越难做了。”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杨经理说,如今公司在报价时,都把人民币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上,报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已经成为很多制鞋企业的常态。东莞一家皮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与采购商谈判时尽量争取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如果采购商坚持用美元结算,9月份交货的要涨价7%左右,年底交货的要涨价10%左右。
与直接涨价不同,签订保值协议也是不少制鞋企业比较青睐的做法。青岛双星进出口有限公司周经理表示,她们公司的报价在不断调整,没有一个固定的升幅。由于与采购商签的都是长期货物合同,交货时间基本上都在秋季以后,因此,在谈判时她们尽量争取采购商的谅解,在合同中约定保值条款,按照当前的汇率进行远期结算,从而锁定风险。对此,温州一家运动鞋公司的业务员张先生深有同感。据他介绍,公司之前会根据3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变化报价、接单,但如今这种“凭感觉”的做法已经赶不上汇率的变化速度了。“稍有不慎,本来可以到手的利润转眼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因此,他们也尽量争取与采购商签订保值协议。
受人民币升值等诸种因素的影响,靠提高产品价格来缓解经营压力已经成为许多制鞋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中小制鞋企业的议价能力依然薄弱,他们面临这样的僵局:不提价,则企业利润将进一步萎缩甚至亏损;若提价,将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安徽进出口公司的李先生无奈地说:“虽然我们的报价提高了8%,但很多采购商并不能接受,到最后成交时往往难以达到这个涨幅。”
“随着成本的上升,提价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毕竟企业单兵作战效果有限,通过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整体提价,或许是打破僵局的一种出路。”李先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低附加值的制鞋企业因无法提价而被淘汰,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