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提升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
会展业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对于会展经济,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叫“1:9”,即会展本身每投入1元,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创造9元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会展经济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我国展览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展览巨头对中国展览业的青睐,从根本上说,都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最新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有大中型展览场馆150多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米,正在迈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伴随着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展览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2006年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展览巨头通过合作办展、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会展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竞争中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王锦珍说,中国会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引进来,也就是打开国门,引进国外跨国会展公司的资本、技术、管理、理念,熟悉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本土上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使我国企业具有熟悉市场、政策、客户的比较优势,从而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体上处于这一层次。二是走出去,就是要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会展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低,所以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有效的国际竞争战略,避免全方位参与竞争。比如,要选择合适的投资地区,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选择我们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展览项目等等。
进一步优化会展市场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会展业市场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了我国会展业市场的法制环境,对推动中国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场经济中,企业一方面要受到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的“硬约束”,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培育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受到协会组织的“软约束”。我国会展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虽然全国性的协会组织至今仍旧没有形成,但各地方协会组织已经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起来。
据王锦珍介绍,会展行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服务产品;二是延期交易。服务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会展活动的总体质量标准难以确定;延期交易的特点给一些组展商利用“时间差”骗取参展费用提供了可能。因此,会展企业迫切希望早日建立“国家会展信息中心”,通过统计、审计等措施,搜集会展行业以及会展企业运行情况的真实资料,并代表国家信誉,通过网站、报刊等多种媒体,对外公布企业的资质状况、信誉等级、历史沿革等资料。王锦珍说,政府部门对会展企业的支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政策、给资金,其实,对于服务好、质量高、有品牌价值的展会,如果政府部门能够给予国家层面的信誉认证,本身就是对会展企业的最大支持。
会展人才教育和培训正在加强
“我国会展业最缺的是人才”,这一点已经成为会展界的共识。但是,怎样培训人才,谁来培训人才?这是当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业界人士一般认为,会展经济的繁荣与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会展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据王锦珍介绍,尽管近年来中国会展教育和研究显得热热闹闹,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素质人才很少进入会展教育的队伍中,这与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由于会展业涉及营销、公关、金融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之外,还要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等,这就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会展教育的师资看,各个专业、各个层面都有,五花八门,个别人甚至在自己都没有弄懂会展运行规律的情况下,乱组班、乱讲课,给业界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根本原因是会展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领域立项少,研究经费低,从而导致几乎没有“双高人才”愿意跻身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影响了会展人才的培养。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会展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会展教育和研究的资助,促使会展教育成为提升并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重要环节。
可喜的是,近两年会展教育和培训开始升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高校中专业性的会展教学和研究机构继续增长;会展企业加入到会展教育和培训的行列;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中外并行;本土职业资格认证加快。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引起行业的重视,人才缺乏的状况正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