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迅国际展览
广交会结束前,新闻发言人徐兵向媒体发布重大改革消息:从第104届开始展期由现在的一届两期调整为三期。每期展览时间由6天缩短为5天。三期都在琶洲展馆举办,流花展馆将不再使用。广交会分三期改革后,可容纳共5.4万个展位,即在103届基础上增加1万多个展位。这也意味着可以增加3000家参展企业。
但这次广交会改革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时空的拓展,主办方还计划细化展区,由现在的34个,优化重组为50个。广交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展下的专业化”,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将使得每一期展览都接近专业展的水平,有利于各类别参展企业寻觅专业买家。而以往企业普遍抱怨展位区隔得不细,只有大类别,没有小类别。比如参展的建陶企业就分散淹没在其他建材企业之中,不方便采购。
刚刚结束的103届广交会在组织上也有一个特点:政府通过拿摊位和补贴基本摊位的形式扶持企业出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参加广交会的陶瓷企业有明显的增加,佛山一线品牌几乎全部亮相。广交会的展位一直供不应求,据估计目前尚未参加广交会,但有强烈参展需求的企业达7至8万家。陶瓷企业的展位的数量和面积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此次广交会扩容增加1万多个展位,对于饥饿的市场肯定是利好,估计陶瓷企业也能分得一杯羹。
再看看刚刚结束的“亚陶·第十一届佛山陶博会”。媒体的评价是:“大部分参展企业来自佛山,突显区域性会展特征,大企业热衷广交会,冷落家门口会展”。而政府方面似乎对本土展览的信心也在衰减,展会开幕式上不见了重量级领导,这也多少吻合了当下佛山陶瓷关停并转,全面撤退的大背景。
佛山陶博会成为“鸡肋”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下产业大治理、大转移的背景下,陶博会的处境更是尴尬无比:在国外、外地参展企业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随着佛山陶瓷低端产能的迅速出局,陶博会本土的客户基础将大为削弱,而另一方面,留在佛山的品牌企业又想参加广交会,并具备越来越多的机会。这种状况将使得未来佛山陶博会这块“鸡肋”可榨取的价值会愈来愈少———当然,除非政府真正想在佛山打造所谓的陶瓷总部经济(不是口号、幌子乃至“遮盖布”)。会展是撬动总部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总部经济的重要内涵。没有政府的决心和落到实处的支持(正如广交会),不真正解决展馆资源等核心问题,积弱已久的佛山陶博会要翻身几乎不可能。
实际上,佛山最近五年来一直在给广州机会。去年21届国际陶瓷工业展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就尝试开辟独立的建陶、卫浴展馆,只是效果还不明显。今年3月中旬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通过媒体发布了准备在4月14日至20日举办2008春季广州国际采购博览会建筑卫浴陶瓷展览会的消息,遗憾的是此事最后还是没有办成。而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方面,去年底就高调宣布要在今年7月份联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在广交会琶洲展馆举办2008中国(广州)国际卫浴及建筑陶瓷展览会。他们还表示,未来要与每年4月份的上海展整合、协调,形成上海、广州每年轮办一展的格局。如果这个构想能成功,将对国内陶瓷卫浴专业展的布局是一个很好的完善。
目前,国内陶瓷、卫浴专业展办得较有影响的是上海展,但上海远离广东,始终无法吸尽广东的人气,所以广东企业在佛山展会绝望的情形下普遍寄望广州能办出出色的专业展。未来几年如果广州展的主办方能真正下足功夫去做,相信广东企业肯定会力挺。现在已经做出品牌的陶瓷工业展早期也是北京、广州轮流展,最后固定在广州并取得成功,某程度上也是靠大广东产区的支撑。
但冷静分析,在广东打造出色陶瓷、卫浴展的最佳时机实际上已经过去。因为随着最大的佛山产区陶瓷企业的外迁、扩张,江西(或者说华东地区)将成为中国陶瓷卫浴的新中心。这必将强化现有的上海展的地位,同时也增加广东打造顶级陶瓷会展的难度。总之,广东没有在产业鼎盛时期趁势打造顶级的陶瓷会展,这是30年来全行业一个巨大的历史遗憾。